武汉加油 鹏城论剑 |
武汉加油 鹏城论剑 |
口罩与工业大数据的思考(附:全国各省市口罩生产商联系方式)作者:沃二一评论员 曼波
![]() 【编者按】这些天来,人们的眼球每天都聚焦疫情的数据变化。与此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以在各种网络渠道看到城市病例的数据及所在位置以及确诊患者的路径轨迹与涉及人群,我们看到了大数据对疫情防空及安定民心所提供的帮助。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下,这次疫情一定会被控制并取得最后胜利。然而一个时期之内,为了防疫抗疫,谨慎起见,无论复工、复学或社交活动,都必定严格要求佩戴口罩。可以预见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口罩存在大量的需求,那么口罩从哪里来?够不够用?口罩能不能有大数据?
先来了解一下医用口罩及其产能
常见的医用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内层是普通无纺布;外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中间的过滤层用的是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 最后生产完毕后要经过环氧乙烷消毒并静置7天挥发毒性,经过密封包装,装箱运走。医用口罩的核心材料,就是驻极处理之后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驻极处理就是让纤维带上电荷,用静电捕获新冠病毒所在的气溶胶。
如果是普通口罩,并不需要消毒,但是医用就需要生产厂家用环氧乙烷(EO)消毒柜进行消毒。把口罩放在400mg/L的环氧乙烷环境中,利用烷基化作用于羟基,使微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达到杀菌目的。但是环氧乙烷不但易燃易爆,对人体还有毒,所以杀毒之后需要静置7天用于解析,在EO残留量低于要求值之后,才能包装出厂,供给医护人员使用。所以生产医用口罩的单位,需要具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并且需要把口罩送到质量监督局送检,符合国标GB18279.1-2015,国际标准ISO11135:2014的要求。
根据调研,1吨高熔指聚丙烯纤维料可生产近25万个聚丙烯医用防护口罩;所以1.32吨纤维料可以生产1吨医用无纺布,可以生产33万个医用防护口罩。根据中国纺织网,2018年我国各类口罩产量45.4亿只(人均仅仅3.24个),即使全部口罩用聚丙烯生产,也不过才消耗2万吨的聚丙烯纤维料,相对我国的庞大炼化能力(一个中科炼化就能年产80万吨乙烯),这点需求卓卓有余。
口罩也需要大数据 湖北是口罩原材料的重要基地,也是本次疫情的中心。当前原材料供应和工人都受到疫情和封城的影响,所以造成了今天口罩的供应瓶颈。
前些时间报道了云南大理市截胡兄弟市的口罩等物资,也反映了大量物资在这个庞大国家之间调动中,区域间配合的无序。口罩既然是战略物资,那就应该进入战备管理。口罩的调配,是不是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在武汉及湖北重灾区;第二级在各省市医院;第三级在复工;第四级才是民用。这需要有一套整量统计与管理的机制。
结语:
一场以防疫抗疫为核心的各产业联防联控的大数据系统,正在等待启动。需要尽快统计口罩的使用量,需要进行全国关键使用场点的清点。快速启动从源头的备料、产能、运输、仓库、现场的全速跟踪。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口罩的动态统计模型,甚至每日发布,进一步做好产能模拟,动态实施调整口罩生产量。从原材料源头到制造,从流通使用到回收,完全可以用大数据进行管理。与平时不同,备战时期还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产能监控的作用。而如果做好了,这也是下一步升级中国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中国制造一盘棋的最好切入点。 本文是沃二一原创文章 作者:沃二一评论员 曼波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原文链接
=附:全国各省市口罩生产商联系方式= 声明:以上信息源自网络,仅供参考,敬请读者核实。
上一篇: 打造高品质医院,我们行!
下一篇: 富士康生产口罩的思考
|